标题:人工智能创作的图像归属权何在?揭秘你不可不知的版权法律灰色地带
(抓耳挠腮)想必你也有所经历——将AI制作的设计图晒到朋友圈,突然心头一紧:这东西算不算我的作品?要是公司拿去商用,会不会惹上麻烦?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,使用AI生成的图片,是否触及版权的红线?
一、AI绘制的图片归属权归属何处?
这得看国家政策!目前全球尚无统一标准:
美国版权局明确表示:完全由AI生成的图像,不享有版权!2023年,他们驳回了漫画《黎明的曙光》的登记申请,原因在于作者仅使用了Midjourney生成的素材。
澳大利亚则有所放宽:去年有设计师用AI生成底图,并手工调整30%,成功登记了版权。
我国暂依《著作权法》第二条解释:必须体现人类智力活动。
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:北京互联网法院去年审理了一宗案件,设计师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山水画,后又用PS调整了云雾走向和亭台位置,最终判定拥有50%的版权。核心结论:加工程度决定版权归属!
二、使用他人的AI算侵权吗?
主要有三种危险情况:
直接商用生成图:例如将DALL·E制作的图片印在T恤上售卖,微软用户协议明确表示“可商用”。
训练数据带毒:多数AI模型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进行训练,今年初Getty Images就胜诉Stability AI,获赔1.8亿美元。
二次创作触碰红线:将AI生成的迪士尼风格角色用于自己店铺,米老鼠的法务部门可能很快就会找上门。
重点提醒!别以为修改得让人认不出就安全,去年有淘宝店家将AI生成的香奈儿包包改为中国风刺绣,最终还是被起诉商标侵权。大公司的版权意识非常敏锐!
三、如何合法使用AI图片?
为您提供三条保命锦囊:
选择开源模型:例如使用LAION-5B数据集训练的AI,基本可以规避训练数据风险。
加入人工痕迹:在AI图的基础上手绘20%以上的内容,最好保留PS图层记录。
进行合理转化:将AI生成的写实照片转化为波普艺术风格。
以一个实战案例为例:深圳插画师阿茶的做法就很聪明——先用AI生成线稿,再手动添加传统水墨笔触,最后在申请版权时提交了36个修改图层。说白了,让AI成为助手而非主创!
四、这些新规将改变游戏规则
2024年要关注以下动态:
欧盟正在推动的《AI法案》要求:所有生成内容必须标注AI参与度。
我国《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》规定:7月15日起,AI输出物需可追溯至训练数据。
日本采取了一项新措施:允许AI学习任何版权素材,但商用需向原作者分成。
内部消息:某大厂法务部门已经开始使用AI检测工具扫描合作方素材,能识别出95%以上的AI生成痕迹。以后想蒙混过关?难了!
我的行业观察
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爬滚打了八年,发现一个魔幻现实:AI越发达,版权登记生意反而越红火。认识一个版权代理,专门帮客户将AI作品“洗白”成人工创作,今年已经接了200多单。
不过说句掏心窝的话:与其纠结能不能使用AI图片,不如记住这个口诀——“商用要授权,二创留证据,风格避大牌,登记保平安”。在这个时代,学会与AI版权漏洞共存,才是创作者的真本事!
最后啰嗦一句:下次使用AI出图时,记得在文件属性中留下修改记录。哪天要是被起诉,这些操作日志可比求爷爷告奶奶管用多了!(去找素材去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