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万别乱用图片!Word隐藏版权标记会咬人

千万别乱用图片!Word隐藏版权标记会咬人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?网上看到一张特合适的图,“啪嗒”一下右键保存,然后顺手就塞进了你的Word文档里——工作报告、学习课件、社团海报?嗯... 等等,慢着! 那张你“借”来的图片,可能自带“身份证”,正在Word的属性里对你虎视眈眈呢!就藏在那个你几乎从来不点开的“高级属性”角落里... 这事儿,你真的整明白了?

图片属性?到底啥玩意儿?跟我有啥关系?

咱们来瞅瞅。你在Word里放张图,右键点它,选“属性”或者“大小和位置”啥的(不同Word版本可能叫法有点区别),然后通常会蹦出个框框。甭管你用的是微软365还是老点的Word版本,你得找那个藏着掖着的“高级属性”按钮(也可能叫“详细属性”、“图片信息”之类的),点了它,新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!

这里就是埋雷区! 尤其是那个叫做 EXIF 的部分(哎呀,这算个专业词吗?管它呢,你就理解成“图片的户口本”)。有些图在里面偷偷写了备注(Comments),或者干脆在“版权”(Copyright)那一栏,写着“? 版权所有某某工作室,禁止商业用途”!对,就是这几个小字,能让你惹上大麻烦。但诡异的是,Word根本不会在编辑时主动告诉你“嘿,这张图带版权标记哦!注意!”。它就那么静静躺着... 所以,有多少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用了?天知道...


除了Word属性,图片里的暗哨还在哪?

其实吧,图片这“家伙”可能好几个地方藏着版权信息:

  1. 肉眼可见的水印:这个不用我说了吧?图上有半透明的文字、LOGO戳。这是最直接也最“简单粗暴”的方式,想看不见都难。但这种图你还会往Word里塞吗?通常不会了。
  2. 属性里的“备注”和“版权”栏:就是Word图片属性里扒出来的那些悄悄话。这隐蔽程度堪比地道战,最容易中招。
  3. 文件名里藏玄机:比如 “某某公司_产品宣传图_仅限内部使用.jpg” 这种。聪明人看到文件名就能警惕起来。不过话说回来,很多人(包括我有时也这样)下载了就随便重命名成“图1”、“风景”之类,这线索就抹掉了。
  4. 图床网站本身的声明:你在某个专业图库下载的图?哪怕图片本身属性是干净的,但你下载和使用它时,必须遵守人家网站的规定!免费不等于没限制!这点很多人忽略!

这破标记到底有啥用?能咋“咬”我?

核心就俩字:追责! 尤其是当你做的东西传播面广,或者涉及商业利益时(小到一份投标方案,大到印成册的产品目录)。

  • 个人作业、内部文件? 大概率版权方真没精力管你。但你得明白,严格来说,只要没获授权,哪怕你没赚钱,也是侵权!只是风险低而已。这就好比闯红灯没交警,不代表你做的对...
  • 公开传播?涉及一点点钱?那你就悬了! 比如你精心做的PPT方案发给潜在客户了,或者学校的参赛作品传网上了,甚至是给几十个付费学员发的课件... 一旦原版权方较真,或者平台收到投诉,后果可能包括:

    • 下架要求:乖乖删除所有侵权内容,费时费力。
    • 高额索赔:版权这玩意儿定价没谱,人家说图片授权费市场价“一张三千”,你咬咬牙也得认?虽然官司可能磨,但这过程能烦死你。
    • 名誉受损:商业场合被发现用侵权图?甲方怎么看你?个人品牌不想要了?
    • 平台惩罚:自媒体账号被限流、扣分,甚至封号(这就有点惨了)。

你以为抓不到你?图样图森破! 图片的EXIF数据,或者图库网站独特的编码信息(虽然Word属性不一定都显示,但专业人士有办法提取),就可能是追查的线索。有标记的图被发现的概率,绝对远高于啥痕迹都没有的图。 这或许暗示,现在这种“藏雷”的图片越来越多了,大家版权意识都强了?真的吗?我还真不确定,也许只是我最近倒霉碰到的多...


我的同事小王,就被“咬”了一回!

我们部门的小王,去年做年终总结汇报PPT,想搞得高大上点。网上搜了张特别贴合公司业务的“奋斗概念图”,效果贼好。他瞅着图没水印(文件名也改了),就美滋滋用上了。汇报很成功,领导特满意,还让把PPT发给全体分公司参考学习。

结果,一个月后法务部收到函了... 那张图是某付费图库的“体验小样”,在图片详细属性里,清清楚楚标着“Sample Use Only”!人家图库的爬虫技术牛逼得很,不知道咋监测到我们公司官网的下载链接了(领导让人挂官网上了!完蛋!)...

最后赔了多少?据说是按图片“最高授权等级”加上传播范围算的,小王差点被吓得当场辞职,虽然公司没让他个人掏钱,但年底奖金泡汤,而且成了法务部培训的反面教材... 那PPT?早删得干干净净了!


怎么办?防咬指南来了!

咋办?总不能不用图吧?关键就俩字:源头把控! 绝对绝对不能想当然。

  1. 付费图库是保险箱: Shutterstock、视觉中国这类正经地方,掏钱买安心。花钱买授权,有记录在案。
  2. 紧盯“免费”的限制:Pexels、Unsplash这些免费图库,图是真好!但千万!千万!去看人家网站的授权说明! 大部分要求署名(Attribution),或者在Word图片属性里,至少注明图源自哪里(哪怕属性里没版权标记,你手动备注一下来源也是基本道德)。禁止商用?那你给学员做的付费课就别用!
  3. 自己动手最安全:手机咔嚓一张,简单用美图秀秀修一修,独一份儿!
  4. 养成右键检查习惯:不是让你每张图都查,但重要文档、要外发的文档、疑似网上随便“顺”来的图,一定右键→属性→翻翻看!重点检查“注释”、“作者”、“版权”、“源”、“状态”(不同位置可能都有)这些字段。看到有 ? 字眼或者限制性文字?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,赶紧换掉!
  5. 文件改名≠免责:别天真了... 改个名字版权信息也不会消失,它在照片的属性里刻着呢。

所以,这“隐藏关卡”存在的意义?

讲真,我觉得这功能有点“鸡贼”。 你说微软搞这么个字段干嘛?它既不强制用户填写,也不在插入图片时给个大红警告说“这图有版权标记!!!”。它就默默地记录在那里,像一个沉默的证人。平时没事它就猫着,真出事的时候,嘿,这证据链不就完整了?这算不算给版权方提供了某种便利?或者,干脆就是法律合规的标配?为啥微软要把这玩意儿藏这么深?我也没整明白... 是为了界面简洁?还是技术限制?懂行的朋友评论区说说呗!

无论如何,作为一个普通用户,我现在是被彻底教育了。Word图片属性里的那个小小标记,真是“坑你没商量”的典范啊。甭管你是老师做课件、学生写报告,还是打工人在做方案,长点心吧, 翻一翻那个你从不点开的属性框,别让一时的顺手牵羊,引来后面的大麻烦!

【文章结束】

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,极致后台体验,无插件,集成会员系统
免图网 » 千万别乱用图片!Word隐藏版权标记会咬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