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图片随意使用,小心陷入法律纠纷!
前两天我老友的公司遭遇了罚款——行政助理在百度上下载了一张办公室盆栽图片用作招聘海报,结果被告上法庭索赔三万八。这种情况并不罕见,去年全国图片侵权案件超过12万件,90%的被告都认为自己很冤。今天我就详细分析一下,哪些网上的图片隐藏着隐患。
看到这些图片要赶紧避开
① 带货直播间的产品实景图?
无论是在淘宝详情页还是京东评论区,带有环境光效的展示图几乎都有版权。杭州有一位卖灯具的商家,使用了别家店铺的安装效果图,结果被告上法庭,不仅要赔偿还要罚款,总共损失了八万块。
② 影视剧截图和二次创作作品?
追星女孩最容易掉进这个陷阱。去年有一位站姐用《长津湖》的截图制作周边产品,结果被告上法庭,要求删除账号并退出圈子。记住: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受到保护,表情包也算二次创作!
③ 带有品牌元素的背景图?
上海一家奶茶店老板用Instagram风格的星巴克杯子做菜单底图,结果被品牌方发送律师函要求整改。即使只露出半个logo,也可能构成商标侵权。
教你三招快速识别雷区
问:如何判断图片是否可以使用?
答:关注这四个危险信号:
→ 存在署名水印(哪怕在角落)
→ 画面中出现可识别的面孔(包括侧脸和背影)
→ 包含独创性构图(如特殊角度俯拍)
→ 带有行业特有标识(如医疗器材的编号等)
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有一个绝招:将图片转为黑白再模糊处理,如果还能看出内容主体,基本都有版权风险。
免费图库也不安全?
某自媒体大V使用Pexels的风景照做头条配图,结果被索赔五位数。问题出在哪里?仔细查阅授权协议发现:
禁止用于宗教宣传
禁止恶搞修改
禁止NFT铸造
更糟糕的是,某些网站暗藏“钓鱼图”,专门等待侵权后索赔。去年曝光的“图片海盗”公司,仅钓鱼诉讼就赚了2000多万。
真相有时候很扎心:网上95%的优质图像都有版权。但别慌,记住我这个忠告——需要商用就老实购买授权,日常分享请认准CC0协议素材。实在不确定?教你一个笨方法:截图后用搜索引擎反查图片来源,比直接道歉更划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