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创作者必学:轻松规避版权风险,三步签订免责合同无忧
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吧?刚刚把原创歌曲发给了合作伙伴,转眼间就在短视频平台上听到自己的旋律被用作热门背景音乐,心里既气愤又无奈,却苦于无法找到证据?别着急!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能救命的音乐版权免责协议,确保你看完之后不再成为冤大头!
灵魂拷问一:不签合同真的会吃大亏吗?
(拍胸脯)去年我朋友老张就栽在这个问题上!他为一部网络剧创作了一首插曲,对方说“都是朋友,先做后期再签合同”,结果播出三个月都没收到钱。更糟糕的是,制作方反过来指控他的曲子与别人雷同,他不得不赔偿五万元。记住啊,白纸黑字不是不相信人,而是为了防止有人耍赖!
合同必备三件套
身份确认说明书(划重点!)
甲方乙方都要写明:
真实姓名+身份证号(公司需写营业执照号)
常用手机号和收款地址(不要用艺名,法院不认可)
签订合同时的现场照片(参考网页3中的手写签名流程)
权利切割清单
参考网页6的授权范围条款,我改良了一个“四象限划分法”:
| 复制 | 能用在哪:□短视频 □演唱会 □游戏配乐 □广告片 |
| --- | --- |
| 不能用在哪:□改编成铃声 □做成NFT □给竞品用 |
| 能用多久:_至_(不要超过50年) |
| 怎么分成:□一口价__元 □收益_%分成 |
记得学习网页1中的内容,AI生成的曲子要单独注明训练数据来源!
违约急救包
去年帮乐队签订音乐节合同就靠这招:
超时付款每天罚0.5%(参考网页1中的违约金条款)
盗用曲子赔偿2倍收益(不要心软,按照网页6中的违约处理方式)
保留仲裁条款,写明去哪家法院打官司(参考网页7中的争议解决地要具体到城市)
五大避坑指南
(扶眼镜)新手最常踩的雷区:
口头约定陷阱:“先用着后期补签”都是骗人的!去年某音爆红的《春日序曲》就是没签合同,创作者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拿到
全权委托黑洞:千万不要写“甲方永久授权所有权利”,到时候别人拿你曲子改编成擦边内容,你也得背锅!
分成条款猫腻:如果选择收益分成,必须写明按平台流水还是税后净收益(参考网页5中的支付方式)
AI作品没户口:用智能工具生成的旋律,要像网页1要求的那样提交训练数据证明,否则容易被判抄袭
电子合同没指纹:现在很多平台使用电子签名,记得学习网页7中的内容,补充视频签约过程,以免对方不认可
我的私房秘籍
(掏出小本本)这些年总结的“三要三不要”原则:
要做:
在曲谱角落藏数字水印
用网图做合同封面
每次修改留聊天记录
答应“先试用后付费”
存两份合同在云盘
把编曲和作词混在一起签
上个月有个独立音乐人更绝——把合同条款编成Rap录进demo里,这操作我给双击666!
说到底啊,签版权合同就跟戴头盔骑电动车一个理。你可能觉得麻烦,但真出事的时候能保命!下次再有人找你约歌,记得甩出合同再说:“兄弟,咱们先小人后君子哈~”(眨眼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