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公司收到图片侵权律师函的处理方法这一挑战?
上个月深圳某电商企业推出了新款T恤,其主图采用了某位Instagram网红摄影师拍摄的雪山照片。然而,三天后,法务部门收到了一份2.8万元的索赔通知,这让设计总监一度考虑递交辞职信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,企业遇到此类棘手问题时该如何应对。
首先:保持冷静,核实真相?
切勿被律师函和红头文件吓倒!去年,杭州一家MCN机构收到了索赔通知,结果发现对方提供的版权登记日期比自家使用时间晚半年。建议立即进行以下三项操作:
在“中国版权保护中心”官网查询登记号的真伪
让技术部门提取图片的元数据,核对拍摄设备的型号和时间
查阅设计交接记录,确认图片来源是员工拍摄还是网络下载
血泪教训:我们公司曾使用某图网的年费会员图,结果对方并未获得肖像权。现在,我们在采购图片时必须检查双重授权——著作权和肖像权缺一不可。
第二步:谈判桌上的攻防策略?
法务部的李先生有一套降价秘籍:
非商用场景降价法
如果图片用于企业内刊或培训PPT,可以引用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第21条,通常可以将赔偿金额降低到市场价的20%。上个月,他帮助行政部门将2000元的配图费用谈到了380元。
流量折算策略
对于对外宣传图,可以拿出后台数据表示:“这张海报的点击量只有150次,按照CPM计价最多值50元。”
反将一军策略
如果对方不能提供RAW格式原图或早期发表记录,可以直接主张“恶意维权”。去年,有摄影师用网图诬告,结果被我们反诉诽谤,反而赔偿了3万元精神损失费。
企业级防御方案?
市场部的王姐现在严格执行三道防线:
- 采购环节
建立供应商黑白名单,与视觉中国这类大图库进行年费合作,而与小工作室合作时必须提供《权利瑕疵担保函》。
- 入库检测
部署“图擎”版权检测系统,自动比对五大图库数据。新来的设计小妹上传图片,3秒即可生成风险报告。
- 离职审计
在员工电脑上安装数字水印系统,去年有个设计师跳槽时试图带走素材库,触发警报后被扣下年终奖。
特殊案例处理指南?
遇到这些棘手情况时,不要慌乱:
历史遗留问题
对于2018年之前的宣传物料,立即启动“版权追认计划”。我们翻出五年前的海报,通过“版权家”平台补充了48张图授权,平均每张只需9元。
第三方素材侵权
上周,外包公司提供的详情页图片出现问题,幸亏合同中有“知识产权担保条款”。最后由乙方全额承担费用,并赔偿了我们5000元商誉损失费。
字体图片混合侵权
去年双十一海报同时侵犯了方正字体和站酷图片的版权,法务部门分头谈判。字体按每个字800元计算,图片按点击量折算,最终整体赔偿金额降低了67%。
个人观点?
说实话,现在企业级图库的价格已经不再是天价了。我们购买的某图网集团套餐,每天的成本比员工下午茶还要便宜。法务部门计算过,每年增加10万元的版权采购预算,可以降低83%的法律风险。各位老板们应该明白:节省下来的律师费用足够购买十年的正版素材,何必在侵权边缘试探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