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手一拍,汽车影像也可能触及版权红线?

您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?在车展中拿着手机咔咔地拍豪车,转身就在朋友圈晒出“今天喜提新车”的文字,或者在二手车市场对着经典车型连续拍照,配上某音的热梗“家人们谁懂啊”。别急着离开,我去年就因为类似的操作收到了律师函——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,现在就连新手都可能会遇到麻烦。

最近看到很多关于“新手如何快速涨粉”的教程都在教人拍车,但没有人告诉你这其中有多少陷阱。上个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布了数据,汽车类图片侵权案件半年增长了37%,赔偿金额的中位数甚至可以买一辆五菱宏光MINI。我特意请教了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老同学,这才搞清楚其中的门道。

你以为不用于商业就没事吗?

去年我拍的那组保时捷911的照片,明明只是发在个人微博上,怎么就被品牌方盯上了?原来关键在于照片中的4S店门头。那个显眼的LOGO占据了画面的1/5,即使没有用来赚钱,也构成了“不当使用企业标识”。我的律师朋友打了个比喻:就像你拍邻居家院子,却要把人家门牌号拍得清清楚楚,谁心里都会不舒服。

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翻车点:

拍摄角度刻意模仿品牌宣传片(比如特斯拉经典的鹰翼门展开镜头)

照片中出现未授权的改装件商标

背景中有4S店的装饰性元素(比如宝马4S店的蓝天白云吊顶)

车企的底线比你想象的要低?

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很有意思:去年有车友把拍到的法拉利照片做成手机壁纸分享,结果被起诉索赔2万。为什么?因为他把原厂车标替换成了自己设计的卡通图案。车企的逻辑是:你改我车标就是破坏品牌完整性,哪怕只是个人使用。

不过也有例外情况。如果你在公共停车场拍到的某辆车,正好作为新闻报道的配图,这就属于合理使用范畴。但要注意啊,千万别学某些自媒体给车牌打码时故意留条缝——上海有个博主就这么干过,结果被车主和车企联合起诉。

如何避开这些雷区?

说点实用的。如果你真的想在社交平台上拍车,记住这三个“千万别”:

别拍特殊涂装(比如兰博基尼的哑光漆都是注册过专利的)

别拍概念车或未上市车型(上海车展抓过三个偷拍未发布新车的)

别在汽车博物馆里开闪光灯(玻璃反光可能拍出隐藏水印)

有朋友会问:那我在大街上看到酷炫跑车随手拍,总不犯法吧?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。要是车主本人在场且明确反对,你还真得当场删照片。去年成都太古里就有过路人拍豪车被车主报警的案例,最后警察调解了半个多小时。

说到这儿想起一个冷知识。其实很多车企官网都藏着“媒体素材库”,像丰田、大众这些品牌,只要注册就能下载高清无水印图片。但要注意授权范围,有些只允许非商业用途,拿去做车友会海报可能都算越界。

最近看到一个奇葩案例很有趣。某二手车商把自家卖的奔驰拍得跟官宣图似的,结果被厂家以“侵害作品复制权”起诉。法院判赔的理由很有意思:你拍得比官方还好看,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厂家认证车源。这找谁说理去?

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。现在车企都像侦探一样,有专门团队全网搜图。我那个律师同学透露,他们接到的汽车图片侵权案里,70%都是自媒体和二手车商中招。普通网友虽然风险小点,但保不齐哪天就撞枪口上了。下次再想拍车发圈,先看看周围有没有品牌标识,车牌照有没有打实心码,改装件有没有其他商标——小心总归不吃亏不是?

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,极致后台体验,无插件,集成会员系统
免图网 » 随手一拍,汽车影像也可能触及版权红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