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美图成隐患:揭秘版权运营的生存攻略
你有没有想过,朋友圈随手分享的表情包或许价值两千元?去年杭州一位自媒体编辑,因使用了某插画师的系列作品,最终赔偿了一辆电动车的费用。如今,图片版权的深浅,比西湖还要深不可测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图片竟能换取金钱?这种做法是否新颖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有人专门靠出售手机拍摄的云朵照片月入过万。版权运营本质上就是为图片办理身份证,然后收取通行费。比如你在图虫网上传一张故宫角楼的照片,每次有人下载使用,你的账户里就会响起一声“叮咚”。有个北京的老兄更是厉害,他把老胡同里晾衣服的场景拍成系列,卖给设计公司作为素材,三年内换了一辆特斯拉。
但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陷阱——并非所有图片都能转化为金钱。去年有个大学生把学校食堂拍成ins风格的照片挂在网上出售,结果被后勤部门找到,说侵犯了食堂装修的著作权。因此,拍摄自家的宠物猫最安全。
“新手如何进入这个领域?记住这三个秘诀?”
拍摄常见题材不如拍摄稀有题材:樱花季满街都是拍花的,你不如去拍摄凌晨四点的环卫工扫花瓣。
广泛撒网不如精准定位:深圳有个姑娘专门拍摄奶茶杯设计,现在成了奶茶连锁品牌的专属素材库。
单打独斗不如寻求合作:加入摄图网等平台的供稿人计划,他们负责审核,你只需负责拍摄。
有个反面教材需要提及。我认识一位摄影师,偏要去拍摄西藏的雪山,结果发现全网同角度的照片有两千多张。后来他改拍城市下水道井盖,反而被市政部门采购去做安全教育素材。这找谁说理去?
“金钱如何分配?看完别眨眼?”
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,你在某宝花5毛钱购买的壁纸,原作者可能只拿到1分钱。现在主流的分成模式有三种:
买断制:就像卖房子,一次性收取费用,与图片告别。
订阅制:相当于办理健身房年卡,随意使用但需年年续费。
分成制:每次被下载一次,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,适合爆款制造机。
有个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——表情包最赚钱的不是下载量,而是衍生品授权。那只著名的蘑菇头表情,仅联名T恤就卖了上百万件。所以说,别小看那些搞笑图,它们可能比正规摄影还值钱。
“踩雷预警:这些做法不可取?”
千万别相信“裁剪30%就不算侵权”的谬论,去年有家公司把别人的照片进行镜像翻转,结果被判赔偿8万。还有个更离谱的案例,某网红把世界名画P上自己的脸,以为算二次创作,结果被画廊跨国追责。
如果你实在不确定,教你一个土法子:上版权家网站花9.9元做一个初步筛查。这钱比赔偿款划算多了,你说呢?
我个人的看法是,未来的图片市场肯定会越来越“挑剔”。现在已经有平台推出AI打分系统,上传照片后自动告诉你商业价值几分。最近听说有个大学生团队正在开发“版权滴滴”,想使用图片的人可以直接与摄影师线上谈价。如果这个项目成功,估计又能创造出不少新玩法。
总之,记住一句话: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,你的手机相册可能是个小金矿,也可能是个炸弹。下次按下快门之前,先想想这张图值多少钱,能惹多大麻烦。别等到收到律师函那天才后悔,那就真的来不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