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素材免费获取不再是梦:揭秘版权无忧的创意资源获取技巧!
您是否也遭遇过此类困境?精心设计的公益广告海报一经发布,便收到图片库公司的律师函,明明未盈利却需赔偿。去年我们社区志愿者团队就吃过这样的亏——使用了某网站的“免费”抗疫素材,结果被索赔两万八。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,在非盈利场景下如何安全地使用图片素材。
三大免费途径实测
上周我走访了十几个公益组织,整理出以下这份救命清单:
-
政府公开资源库(卫健委官网的防疫图解随意使用)
-
高校开放项目(清华美院去年发布了6000+教学素材)
-
创作者自愿共享库(搜索时添加CC BY-NC协议过滤)
重点介绍第二个渠道,北师大公益设计联盟今年3月刚刚上线,那些大学生创作的乡村振兴插画质量堪比专业设计。但需要注意,有些素材要求保留水印,记得下载前仔细阅读说明。
四类高危雷区警示
志愿者团队最容易陷入以下误区:
-
教学课件中的网络表情包(去年广州某小学因侵权被告)
-
公益直播的背景壁纸(某抗癌博主因使用星空图被索赔)
-
义卖活动的宣传物料(印有迪士尼卡通就得赔偿)
-
内部培训资料配图(某NGO员工手册插图引发诉讼)
建议:将需要印刷的素材转换为手绘风格。我们团队现在使用Procreate将网图改为插画,既保留了原意又规避了风险。去年为山区孩子制作的安全手册就是这样处理的,效果非常好!
法律上的救命稻草
《著作权法》第二十四条规定,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不经许可免费使用:
-
国家机关执行公务
-
学校课堂教学
-
免费表演
-
对户外艺术品进行临摹
但请注意!去年深圳某街道办就吃过亏——在普法宣传册使用了商业图库的漫画,虽然属于公务用途,但因印刷量超过五千册被认定为商业性质。关键在于使用范围和传播量。
您最关心的五个问题
- Q:发朋友圈算不算非盈利?
A:去年杭州有个案例,网友转发商家海报到朋友圈,因带来间接商业利益被判侵权。个人非商业用途要控制在50次转发内。
- Q:公众号打赏算盈利吗?
A:北京互联网法院2023年判例显示,开通打赏功能即视为具有盈利属性,哪怕文章本身没赚钱。
- Q:学生作业需要授权吗?
A:课堂展示完全没问题,但要是参加校外观摩展就得申请授权。美院学生毕设作品就因为这个被下架过。
- Q:可以修改商业图片后使用吗?
A:这招现在不灵了!上海法院去年判决,只要保留原图30%以上元素都算侵权。
- Q:哪里查图片授权信息?
A:推荐使用Google图片搜索的“使用权限”筛选器,或者安装TinEye插件自动识别。
说实话,刚开始做公益时我也一头雾水。现在养成了习惯:每使用一张图就记录下来源。最近发现国家地理的公益项目开放了上万张纪实摄影,做环保宣传的朋友赶紧去利用这个机会!记住啊,非盈利不是免死金牌,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既做好事又保平安。对了,听说文旅部即将开放更多非遗素材,咱们要密切关注官网更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