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标题:图片中的美食版权归属?随手一拍,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?
你或许在社交圈里目睹过这样的情景:有人分享餐厅九宫格美食照,附文“今日探店绝绝子”。然而,若告诉你,这种做法可能引发法律纠纷,你相信吗?去年就有一家餐饮店状告顾客,原因就是对方拍摄菜品并发布在抖音上,泄露了商业机密——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,但判决书至今仍可查阅!
▲你以为的随手拍可能变成定时炸弹
先来普及一个冷知识:2018年修订的《著作权法》将“菜肴造型”纳入美术作品范畴。去年杭州有一家私房菜馆,主厨将西湖醋鱼摆成水墨画造型,结果被同行盗用图片用于自家菜单,法院判决赔偿3万元。这笔钱足够购买300条真鲈鱼了!
不过,别担心,我们普通食客拍照不至于这么严重。但若遇到以下三种情况,你需谨慎:
- 拍摄到独家设计的摆盘(如用巧克力雕刻的埃菲尔铁塔)
- 复制特殊灯光效果(某网红店曾起诉美食博主盗用光影创意)
- 完整呈现菜品研发过程(有烘焙工作室曾因学员泄露独家配方拍摄图而起诉)
▲餐厅禁止拍照合法吗?
我特意咨询了一位餐饮法律专家。她表示,现在很多餐厅的“禁止拍照”告示只是吓唬人的,除非你能证明拍摄行为导致实际损失。但若遇到米其林餐厅等人均消费较高的餐厅,最好还是收起手机——他们后厨的摆盘可能已申请外观专利!
以下是一个经典案例:上海某日料店将和牛寿司摆成富士山造型,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。结果有博主360度拍摄并发在B站,店家直接以播放量数据为依据索赔20万元。最后法院判决赔偿8万元,理由是视频导致同城三家店模仿了这个造型。
▲自己在家做饭拍照是否安全?
理论上是这样,但去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:有人按照小红书博主的摆盘教程1:1复刻后发布在抖音上,结果被告侵权,理由是“剽窃创意表达形式”。虽然最后没有判决赔偿,但律师费就花了五千多元。
以下是一份保命指南:
- 拍自家菜时不要使用专业级灯光(容易与商用图片混淆)
- 发图时不要带餐厅定位(防止被认定为商业宣传)
- 修图时不要使用网红同款滤镜(某VSCO滤镜已被注册商标)
▲灵魂拷问时间
Q:使用外卖平台上的菜品图算侵权吗?
A:去年有奶茶店起诉了盗图的小程序商家,法院认为平台图片属于“具有独创性的摄影作品”。但如果你只是单纯存图发朋友圈,店家一般不会追究。
Q:美食博主如何合法使用图片?
A:认识一位百万粉丝博主,他每次拍摄餐厅菜品都会移动餐具位置,加入手部入镜动作,这样就算二次创作了。
Q:菜品照片能申请版权吗?
A:当然可以!北京有一家火锅店将招牌毛肚摆盘做了版权登记,现在谁家要是模仿这个造型,每卖出一份就得支付五毛钱授权费。
说点掏心窝子的话:我现在拍美食照都养成三个习惯——拍照前晃两下桌子制造自然褶皱,加片香菜当前景虚化,最后配上“手机直出无修图”。虽然成片没那么精致,但胜在安全省心!
对了,最近发现一个新趋势:许多餐厅开始主动提供“可拍摄版本”的菜品,要么用可食用金箔摆logo,要么在盘底藏二维码。在我看来,这年头吃饭带手机比带筷子还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