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版权登记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图片格式秘密
握紧你即将上传作品的双手!先听我提几个问题:是否有过交了登记费却三度退件的经历?是否因色彩模式错误而重拍产品图?更糟糕的是,用JPG格式登记维权时却发现缩略图不计入...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摄影群中天天都有人掉入坑。今天,编辑部整理的血泪经验手册,带你了解那些隐藏在角落的格式规定。
你先思考,为何版权局要规定图片格式?并非故意刁难。去年在处理朋友侵权诉讼时发现,某些格式易于篡改时间戳证据,有的缩略图甚至无法看清创作细节。因此,别小看格式问题,它关系到你的证书是否真正能用于维权。
举例一个翻车案例:一位手账设计的小姐姐,用Procreate绘制完成后直接导出PDF进行登记,结果半年后被盗用,版权局竟然认为她提交的是"过程文件"而非最终作品。这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——究竟什么格式才算合格?
第一关:文件类型这道难关
你是否也纠结过是使用JPG还是PNG?先来看个对比:
TIFF格式:印刷店老板的最爱,色彩保留完整,但文件体积过大,经常无法上传系统
PSD分层文件:能证明创作过程,但容易被质疑为"非成品"
RAW原始数据:有效防伪,但部分机构不认可摄影源文件
关键来了!国家版权局明确规定了标准:必须提交可展示作品全貌的格式,这排除了RAW和PSD这类专业格式。不过,各地审核标准松紧度不同,浙江的登记处去年开始接受CR3格式,但北京那边仍然只认可JPG。
第二关:手机拍照能否通过?
等等,你说用手机直出照片登记能否通过?这事很有讲究。上周短视频团队的小伙伴就为此争论不休:用iPhone14拍摄的产品图被驳回,理由是"未保留EXIF信息"。其实关键不在于设备,而在于设置参数。安卓用户请注意!华为默认会压缩图片,记得在设置中关闭"优化存储空间"。
几个救命设置:
苹果用户:设置-相机-格式选择兼容性最佳
安卓用户:专业模式关闭AI美化
所有人必做:上传前用电脑查看属性,确保有拍摄时间定位
第三关:设计作品特殊要求
做UI设计、插画设计的请注意!今年开始实施的新规是重灾区。上周有一位做APP界面设计的小姐姐哭诉,PS导出的PNG被判定"缺少可识别元素",其实是没搞懂新规定:交互设计图必须包含全屏展示+局部细节两张,并且要带有网格参考线。
这里有一个冷知识:渐变色作品最容易出错!去年上海有一个案例,因为用RGB模式登记,结果实物印刷颜色偏差导致败诉。千万记得:
电子作品使用RGB
印刷作品使用CMYK
带有渐变色的作品添加Pantone色卡截图
突然想到一件事......
如果手头只有扫描件怎么办?去年在帮导师整理画作版权时,我摸索出一种方法:先用600dpi扫描成TIFF,再用Photoshop转换成带水印的PDF,最后压缩成ZIP包上传。虽然有些麻烦,但能同时满足清晰度和防篡改的要求。但请记住,不要使用快速扫描模式,顾问说很多机构会检测扫描精度。
小编观点:其实格式要求就是一个防伪过滤器,与其与审核方争执,不如在创作时创建一个"版权专用文件夹"。将源文件、导出图和参数截图打包保存,需要登记时直接提取使用。记住,规则是死的,人是活的,但别在格式问题上玩小聪明——去年那些用AI改格式的人,现在证书都被撤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