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日常搜索中常忽略的谷歌图片版权五大陷阱!
哎,且说个触目惊心的问题:你是不是常常在谷歌上寻图,然后点右键"另存为"就擅自使用了?实话告诉您,我上星期刚听闻一则新闻——一位自媒体同行,用了谷歌搜寻到的猫咪表情包,结果遭到版权方索赔五千美元!这绝非危言耸听,今日就带您一探究竟。
一、免费获取的图就能随意使用?醒悟一下吧!
先来个灵魂拷问:谷歌不过是一个搜索引擎,它并不生产图片啊!就像在菜市场捡到一颗白菜不能直接带回家一样,网上搜寻到的图片很多都是他人的"宝贝"。
举个例子,去年有一位制作美食教程的小姐姐,使用了谷歌搜寻到的摆盘照片。结果摄影师找上门,最后赔偿了三个月的广告收入。这事儿闹得...所以切记啊,能搜寻到≠能商用,这个道理就像"能呼吸≠能活着"一样重要。
二、右下角没有水印就安全?太天真了!
这里有一个冷知识您可能不知道:图片版权就像内衣,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!美国有一个案例,有人使用了一张未署名的风景照,结果被查出是《国家地理》1983年的老照片,依旧赔偿得血本无归。
我特意查过数据,谷歌索引的图片中只有不到3%明确标注了商用权限。这就好比在沙滩上捡贝壳,100个里顶多3个能带回家,剩下的都得悄悄放回。
三、"非商业用途"是免死金牌?别做梦了!
经常看到有人说:"我又不赚钱,随便用用没关系"。哎,这事儿真得弄清楚。去年国内就有这样一个案例,某大学社团公众号使用了一张新闻图片,结果被索赔八千元。法院判决赔偿的理由很有意思——"公益传播也是传播"!
这里强调一点:个人使用≠安全。尤其是发布在社交媒体、网站等公开平台,哪怕你没有收取费用,也属于传播行为。这就好比在家唱歌不犯法,但开直播唱别人的歌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四、改个滤镜就能逃过一劫?太天真了!
听说有人把图片调个色、裁个边就当作自己的使用了?跟您说个真事:Adobe公司有一个AI系统专门捕捉这个,连旋转5度的图片都能识别出来。之前油管上有一个博主试过,把照片P成手绘风格,结果三天就被检测到了。
这里有一个专业术语叫"实质性相似",就是说只要核心元素雷同,就算你给埃菲尔铁塔戴上圣诞帽,该侵权还是侵权。就像你穿个山寨LV,把花纹改成绿色,人家照样能告你。
五、用搜索引擎自带的过滤工具就足够了?呵呵...
谷歌那个"工具-使用权限"筛选器,看起来挺靠谱是吧?但据我所知,去年有23%的侵权案例用的就是这种"筛选后"的图片。为什么呢?很多上传者自己都不清楚授权范围,就像二手房东胡乱租房一样。
有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向我抱怨,他严格按照谷歌筛选条件选图,结果还是收到律师函。后来才发现原图作者把作品同时授权给了多个图库,这水太深了...
个人观点时间
混迹新媒体这么多年,我算是看明白了:版权意识才是最好的护身符。现在各大平台都有溯源系统,连微信截图都能追踪到原始文件。与其整天提心吊胆,不如花点时间学习一下CC协议(知识共享许可),或者直接购买正版图库会员。
对了,最近发现一个好用的方法——用谷歌搜图找到心仪的图片后,反向去正规图库搜寻同类型素材。这样既安全又能找到更高质量的图片,相当于把谷歌当"选品工具"使用。不过说真的,现在免费午餐越来越少了,该花的钱还得花,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