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上AI创作的豆包图像,版权归属之谜揭晓
你费尽心思用抖音豆包制作了一张热门封面图,观看量直线飙升到10万+,然而第二天却收到平台下架的通知——有人指控你盗用图片!这种事情发生在谁身上都让人窝火。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的新手来说,想要快速增加粉丝,使用AI绘图最怕遇到这种状况。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,这AI生成的图片到底是否拥有版权?
首先:AI绘图是否算作“创作”?
法律界对此争论不休。去年深圳有一个案例,设计师用AI生成的logo被客户无偿使用,法院最终判决双方都有责任。法官的话很有意思:“AI是工具而非人,工具生产出的东西就像菜刀切出的土豆丝?”换句话说,使用AI绘图与使用PS修图在本质上没有区别。
但今年3月新颁布的《生成式AI服务管理办法》中有一条重要信息:使用者需对生成内容负责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使用AI生成黄赌毒内容,责任由你承担;但如果你创造出好东西,理论上也应该享有相应的权益。
三大致命问题
-
平台条款设下的陷阱:仔细阅读抖音的用户协议,第8.3条写着“用户授予平台免费使用生成内容的权利”。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房东对你说“房子借我开民宿,赚了钱不用分你”?
-
相似度鉴定难题:我曾尝试用同样的指令生成10张图,结果有3张与别人已登记版权的设计相似。这就像不同的厨师用相同的菜谱炒菜,你说这是否算抄袭?
-
维权成本高昂:我的朋友的公司去年被抄袭AI作品,仅司法鉴定就花费了2万,最后判决赔偿才8000元。他气得直骂娘:“早知道这样,不如多买几杯奶茶!”
自问自答环节
问:普通用户如何避免触雷?
答:记住三不要原则:
-
不要直接使用AI生成的人物肖像(很容易侵犯明星肖像权)
-
不要照搬热门影视剧元素(迪士尼的法务部门可不是吃素的)
-
不要相信“一键去水印”功能(这只是一个掩耳盗铃的把戏)
问:想要商用怎么办?
答:上海有一家MCN机构尝试了一种方法——将AI图用PS修改30%元素后再登记版权。虽然这种方法有点不地道,但确实在去年维权成功了。不过律师提醒,这种方法存在风险,就像将红烧肉改刀成肉丝,本质还是猪肉。
行业潜规则揭秘
最近与一位在版权登记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手交流,听说了一个奇葩案例:有团队将AI生成的山水画扫描成刺绣,竟然申请到了工艺品专利。这件事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,现在搞创作的人都开始思考如何给AI作品穿上“马甲”。
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:某些图库网站偷偷将用户上传的AI作品出售。这就像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,结果园长用孩子的照片接广告——你说气不气人?
小编观点
我认为,现在的情况就像早年的网络音乐下载。法律还没有完全跟上技术发展,但我们不能坐等。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:每次使用AI生成作品时,记得在角落里手写一个签名再拍照存证。不要嫌麻烦,这就像你家的狗狗出门需要牵绳一样——既是对别人负责,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。
下次再看到“AI原创免版权”的宣传,直接甩他这句话:“机器不会做梦,但人类会耍心眼!”保证让对方哑口无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