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人拍摄的图片在国内使用是否面临法律风险?

外国人拍摄的图片在国内使用是否面临法律风险?

哎呀,你知道吗?去年有个从事跨境电商的朋友,用了Instagram上一位网红拍摄的北欧极光照片,结果竟然被告上法庭,索赔金额高达八万——只因这张照片的版权属于Getty Images!这时,你可能会好奇:外国人的照片在中国使用,究竟算不算侵权呢?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。

一、受国际公约保护的“铁甲衣”

实际上,这事儿得追溯到1992年。当时,中国加入了《伯尔尼公约》,相当于签署了一份全球版权保护协议。打个比方,就像你家小区物业成立了一个联盟,整个小区的门禁卡都能通用。现在,全球182个国家都是这个联盟的成员,你从美国网站下载的图片,可能早已被这个“门禁系统”锁定。

最近有一个典型案例:特朗普遇袭的那张经典照片,是美国记者拍摄的,中国媒体使用时就需要通过视觉中国购买授权。为什么?因为中美都是公约的成员,他们的作品在这里自动享有“国民待遇”。这就像你在美国注册的商标,回国后同样可以维权一样。

二、授权类型比奶茶菜单还繁杂

这里要插播一个冷知识,国外图片商的玩法比奶茶店的隐藏菜单还要复杂。主要分为三种模式:

授权类型使用限制风险提示

RM(特定授权)限制时间/地域/用途,超范围即构成侵权

RF(免版税)无次数限制,但禁止转卖,修改图片即违约

CC0(公有领域)可商用,但需注意署名,有些网站挂羊头卖狗肉

去年有个经营民宿的朋友,从国外“免费”图库下载了一张森林小屋的照片。结果三个月后收到账单——原来那个网站的CC0协议中藏着“商用需额外付费”的条款。这种操作,简直比方便面包装上的“图片仅供参考”还要坑人。

三、你很可能踩过的五大陷阱

说实话,这些陷阱我当年都曾中过:

直接右键另存为(搜索引擎的图片99%没有授权)

去水印当作原创(有公司通过比对图片的灰尘颗粒维权成功)

在淘宝购买低价图包(30元的图包可能让你赔偿8000)

以为老照片安全(1949年前的照片没有版权,但肖像权仍在)

改编外网插画(相似度超过70%即构成侵权)

有个做美妆的朋友更冤——把Instagram博主的试色图调了个滤镜,结果原作者拿出RAW格式原图,连拍摄时的室温数据都对上了。

四、救命三件套请收好

实际上,与其提心吊胆,不如记住这三招:

查图三连击

百度识图查找最早出处

查看EXIF信息了解拍摄设备

上国家版权局网站查询登记号

买图认准四证

著作权登记

模特授权

场景授权

道具授权

免费替代方案

使用NASA的太空图(部分可商用)

直接联系东欧摄影师购买(成本节省三分之二)

1949年前的老照片(注意肖像权)

最近发现一个宝藏工具——图查查,上传图片即可秒查版权,还能推荐免费替代图。这东西比男朋友查岗还靠谱!

五、被告了也别慌

首先别急着删号逃跑,记住这三步:

立即删除并截屏取证(证明停止侵权时间)

诚恳道歉比强硬对抗更有用

要求对方出示原始素材(许多图库其实没有完整的授权链)

宁波有一家公司就特别硬气,发现美国公司盗用他们的帐篷设计图,反向起诉成功获赔2.2万美元。这说明什么?外国人能告我们,我们也能告回去!

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:现在连AI生成的图片都有版权争议了(北京互联网法院刚判了一个案例),我们更得提高警惕。下次使用国外图片时,不妨多问自己一句——这张图值得我冒险吗?在这个地球村时代,尊重他人的创作,就是在为自己铺路。

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,极致后台体验,无插件,集成会员系统
免图网 » 外国人拍摄的图片在国内使用是否面临法律风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