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一旦转手,版权归属何方?小心这五大陷阱,避免踩雷!

图片一旦转手,版权归属何方?小心这五大陷阱,避免踩雷!

你是否遭遇过这样的境遇——高价购买的图片突然被原作者起诉?上个月,我的一位朋友的公司购买了一套插画用于产品包装,结果版权方找上门要求赔偿28万元。今天,我将带你深入了解图片交易背后的权属规则,阅读完这篇文章后,至少能避免八成法律纠纷。

一、权属确认五大法则

许多人以为支付费用就等同于购买了版权,这其实和“购车未过户”的道理相同。去年,某电商平台花费15万元购买了一幅商务图,由于合同中没有写明版权条款,结果被摄影师起诉侵权,赔偿金额高达47万元。

交易类型 | 默认权属方 | 风险系数 | 典型案例
---|---|---|---
个人摄影师直购买方 | 购买方 | 高 | 用旅游跟拍图做广告被索赔12万元
图库平台采购平台 | 图库 | 中 | 某图库倒卖未授权素材被查封
设计师定制设计师 | 设计师 | 中 | 企业VI设计图五年后被追责
员工职务作品公司 | 公司 | 中 | 员工离职后索要图片分成胜诉
AI生成图片平台/使用者 | 迪士尼 | 高 | 迪士尼起诉AI模型侵权案

特别要注意“职务作品”,即使员工使用公司设备拍摄的图片,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说明,离职五年后仍有可能要求分成。上周,一则新闻爆出,某MCN机构的前摄影师凭借2018年的工作照,成功索赔230万元版权费。

二、合同中的隐藏陷阱

你以为签订了合同就万事大吉?去年,有家公司因为合同中的“地域限制条款”而陷入困境——购买时约定全国通用,结果原作者在港澳台地区另行签订了独家代理。

必须密切关注以下三个致命细节:

授权范围:精确到使用平台、展示时长、印刷数量
案例:某奶茶店海报限定5000张,超印1张赔偿200元

转授权条款:能否分包给合作方使用
某广告公司因转授权给乙方被索赔80万元

维权收益分成:发现别人盗图如何分配赔偿金
摄影师凭借这条拿走某企业打假收益的70%

教你一个技巧:在合同最后加上“未尽事宜参照《著作权法》第十八条”,可以将默认权属锁定在公司这边。这个方法帮助三家直播机构躲过了主播跳槽带图跑的危机。

三、确权四件套缺一不可

仅有合同是不够的,去年有家企业拿着电子合同打官司,结果发现签约方是盗用资质的皮包公司。权属证明需要收集以下四样:

原始工程文件:PSD/AI源文件比JPG管用10倍

创作过程记录:微信聊天记录+草图手稿最靠谱

版权登记证书:虽然不强制,但法庭认可这个

链上存证:使用国家版权局的区块链存证,时间戳精确到秒

有一个狠招你可能不知道:将素材买断合同拿到版权局备案,花费300元就能获得官方背书。某游戏公司凭借这招,将价值千万的角色立绘版权牢牢锁定。

四、二手交易的三大禁区

从别人手里购买图片更要小心,以下三个雷区踩中必炸:

转卖未到期授权:某网红把还剩半年的图包挂闲鱼,连带买家一起被告

修改商用范围:把电商详情页的图挪到APP开屏,赔偿首图价格的20倍

拆分组合使用:把五张图拼成海报,每张都要单独授权

教你一个检测方法:在国家版权局官网输入图片特征码,能查到底有几层转授权。上周帮客户查一套插画,发现竟然转过六手,最后层层追溯找到原始权利人。

作为过来人,必须提醒你:2025年新修订的《著作权法》将图片侵权赔偿上限提高到500万元。下次签订合同时,记得将“永久独家买断”改为“在全球范围内永久享有除署名权外的全部知识产权”,这13个字价值千金。毕竟在这个视觉为王的时代,图片权属清晰度直接决定企业生死线

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,极致后台体验,无插件,集成会员系统
免图网 » 图片一旦转手,版权归属何方?小心这五大陷阱,避免踩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