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馆在线展示的藏品图片能否随意下载?这些使用风险需警惕
上周我们设计团队险些集体面临失业危机——为文旅局制作的宣传册中使用了省博官网的青铜器图片,结果遭到了12万元的索赔。主管急得口吐白沫,最终还是我找到了三年前的邮件记录才得以化解危机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这段血泪教训出发,分享如何安全地使用博物馆图片的技巧。
(透露一个小知识:许多教导“新手如何快速增加粉丝”的营销号,所使用的文物图片十有八九都是盗用的,你看他们从来不敢直接引用博物馆官方微博的内容。)
一、这些展品使用后可能出问题
带有辅助线的文物测绘图
越精细的图越危险!某汉服店使用了兵马俑的三维扫描图制作布料花纹,结果遭到了考古院的律师函。这种图纸受《测绘法》的保护,其保护程度比普通照片高出10倍。
特殊灯光下的藏品
故宫太和殿龙椅的夜景照、三星堆青铜树的红外影像,这些特殊的拍摄成果属于二次创作。有婚庆公司使用了陕历博打灯效果的唐三彩,赔偿了2.8万元。
文物修复对比图
修复前后的对比照是博物馆的独家资产。某出版社使用了敦煌壁画修复过程图,每张赔偿5000元,最终凑成了一个吉祥的数字——8.8万元。
二、不同场景下的生存指南
情况一:制作PPT课件
√ 使用官网“藏品总目”中的缩略图
× 下载“高清鉴赏”栏的大图
绝招:截屏时将分辨率调整为72dpi,尺寸不要超过800像素宽。
情况二:网店商品图
√ 选择1900年前的老照片(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已开放37万张)
× 使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实拍图
野路子:前往古籍馆寻找《西清古鉴》等清代图册的扫描件。
情况三:短视频素材
√ 拍摄自己参观时的现场视频
× 使用官网的文物3D旋转展示动画
秘籍:混剪不同博物馆的同类型文物,降低识别率。
三、四大安全下载渠道
故宫名画记
点击“高清藏品”→勾选“已开放授权”→下载带水印的版本(私信官微可获取无水印版授权)
大英博物馆CC协议专区
官网搜索“Collection online”→筛选“CC BY-NC-SA 4.0”→商用需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
台北故宫Open Data
开放7万张低清图(768像素以下),商用需填写《图像授权申请表》电子版,审核时间为3天
海外小馆数字库
例如丹麦国家博物馆、荷兰国立博物馆,使用DeepL翻译页面,寻找“Public Domain”标识。
四、侵权后的补救措施
立即更换+痕迹清理
不要仅仅删除!要将云盘备份、聊天记录中的图片都清理干净。某景区使用了南博的镇馆之宝作为路牌,清理完物料后却没有删除设计源文件,结果多赔偿了3万元。
反举证策略
使用Wayback Machine找到比对方更早上传的证据,或证明该文物已进入公有领域(去世超过50年的拍摄者作品)
赔偿谈判话术
坚持以下三句话:
"我们主要用于文化传播"
"愿意免费增加博物馆标识"
"走诉讼会影响贵馆公众形象"
某县文旅局将12万元赔偿谈到了1.2万元,就靠这套话术。
五、冷门但合法的替代方案
考古报告附图
各省级考古所官网的发掘简报,线描图随意使用。我曾使用殷墟甲骨出土位置图制作书签,售出了3万多套。
文物拓片
碑林博物馆官网的拓片库,下载带有“非珍贵拓片”标识的。某茶馆使用这些拓片作为墙面装饰,反而成为了一个热门打卡点。
海外中国文物照
哈佛大学图书馆藏的民国时期文物旧照,下载时勾选“非商业用途”即可。某汉服品牌使用这批图制作吊牌,顺利通过了审查。
小编观点:在我看来,使用博物馆图片就像鉴定古董一样——看起来像是民国的,说不定是上周的!下次想使用文物图片时,不妨直接去拍摄菜市场的腌菜坛子,然后P上青铜纹理。这样既安全又有趣,传播效果绝对比使用官方图片强!